跳到主要內容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
登入
回首頁
淡江大學
招生資訊
學術作品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English
:::
最新消息
系所公告
活動訊息
徵才訊息
獎學金公告
藝文訊息
其他訊息
系所資訊
系所簡介
系所成員
系主任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榮譽教授
已故教授
退休教師
行政人員
專任教師駐校時間表
班級導師
教育目標
未來發展
特色研究室
活動成果
五虎崗文學獎
特色出版品
文學獎
畢業生就業管道
畢業生就業追蹤
學生核心能力
所學會
系學會
下載專區
所務行政
課程資料
教師專用
學生相關
其他表單
淡江中文學報
智慧財產權宣導
智慧財產權小題庫
智慧財產權宣導案例分析
性別平等教育/跟蹤騷擾防制教育宣導
性別平等教育宣導
跟蹤騷擾防制教育宣導
招生資訊
大學部
大學部
碩士班
碩士在職專班
進修學士班
博士班
課程資訊
大學部
擋修制度
中文系輔系雙主修規定
各學年度入學新生必修科目表
各學年度課程地圖
社團必修課
榮譽學程
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文學院)
外國語文學門修課相關規定
中文系學士班學生先修碩士班課程
學生學習成果展
大學部課程手冊
中文實務實習
彈性學制
進修學士班
碩士班
碩士在職專班
博士班
學程資訊
就業地圖
學術研究
淡江中文學報
專書
專案研究
期刊論文
會議論文
藍星詩刊
最新研究
獲獎紀錄
系友專區
高中生專區
首頁
學術研究
專書
:::
專書
淡江中文學報
專書
專案研究
期刊論文
會議論文
藍星詩刊
最新研究
獲獎紀錄
年度
書名
2016
林偉淑, 群己‧生命‧閱讀, 本書包括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社會關懷與個人出處。 第二單元:生命處境與存在哲思。 第三單元:自然與生態書寫。 每一單元都有6-9篇選文,選文前的「單元導讀」說明選文精神,每篇選文都有「作者介紹」及「問題與思考」,每單元之後有「單元延伸閱讀」提供進階閱讀書目,「單元作業」提供思考與寫作練習題。 本書作者群教學經驗豐富,合計前後任教過十餘所大學,對各校通識課程及學生需求有深切的認識,相信經由他們的眼光能更貼近時代的脈動,提供教師與學子一起咀嚼經典,在課堂上為文學的「現代詮釋」做出最好的示範!,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15
林偉淑, 愛戀‧生活‧閱讀, 本書包括三個單元,即 第一單元:親情與愛情文學。 第二單元:書寫女性與女性書寫。 第三單元:旅行與飲食文學。 每一單元都有3-5篇選文,選文前的「單元導讀」說明選文精神,每篇選文都有「作者介紹」及「問題與思考」,每單元之後有「單元延伸閱讀」提供進階閱讀書目,「單元作業」提供思考與寫作練習題。 本書作者群教學經驗豐富,合計前後任教過十餘所大學,對各校通識課程及學生需求有深切的認識,相信經由他們的眼光能更貼近時代的脈動,提供教師與學子一起咀嚼經典,在課堂上為文學的「現代詮釋」做出最好的示範!,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15
李蕙如, 自然與生態書寫, 「文學經典」的課程宗旨為「旨在賞析中外文學經典。文學經典所蘊涵人文美感聖賢智慧,足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其人文藝術與生活美學的涵養,培養其文字美感和跨文化深度的國際觀。本學門的目標在於促進學生理性思維、培養心智能力、提昇心靈智能的全人教育。在課程設計上以『文學經典』的當代意義為主要考量,陶冶學生之文化涵養與人文情操,並藉助文學經典作品之賞析,一方面認識人類文化的歷史傳承,另一方面也掌握賢哲之生命智慧與創作心靈,而與現代社會之精神需求相呼應。」。 本書為單元主題式的選文,單元主題可以適時增減,選文也方便抽換。,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
林黛嫚, 華嚴小說新論, 身為一個女性作家,華嚴往往因其男女情愛的情節主軸,而被歸類為羅曼史、言情小說,但實際上,華嚴從1961年的《智慧的燈》到2001年的《出牆紅杏》這四十年寫作生涯所創作的二十部小說作品,不僅在地域上涵蓋了中國與台灣,更在時代上跨越了一九三0、四0年代的現代中國,與一九五0年代以迄九0年代的現代台灣,華嚴的小說不只是單純書寫愛情,描繪兒女情長,而是更多地探討與中國女性傳統意識相關的家庭場域與親情。 和華嚴同時期的女作家林海音、張潄菡、郭良蕙、瓊瑤等第一代渡海來台女作家,她們出身背景接近,但是她們在台灣小說發展史上的定位卻不大一致,林海音等人多有入史,而瓊瑤則被定位為台灣愛情小說的代表作家,華嚴通常和瓊瑤並稱。 在本研究中,除了展示華嚴小說的全貌,對華嚴作品逐一剖析,並透過比較同時期女作家的代表作品,結合文學社會學與敘事學的方法,為華嚴小說在文學史上找到一個合宜的定位。經由本研究各章節的討論,華嚴小說的特色與成果為:一、情感敘事開創新意;二、形式實驗成果豐碩;三、重視文學教化功能;四、作品流露哲思;五、為女性文學開疆闢土。因此華嚴和她同時期的女作家一樣,是一九六0年代女性文學代表作家,並且一起努力為台灣長篇小說發展開闢新路。, 國家出版社
2015
蔡仁厚、羅雅純主編, 當代新儒學三大家序跋輯錄, 《當代新儒學三大家序跋輯錄》─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當代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三先生任重道遠,開啟儒家文化慧命在困阨中奮進,延續儒家精神之命脈,苦心孤詣弘揚中華文化與傳承學術精神,譽滿中外,啟沃兩岸三地之後進,影響甚深甚遠。三先生論著成果斐然,哲思闡發深透,令聞聲者猶當仰慕,親炙者曷勝而奮起。揆諸當 今學界有關之研究,博涉精研,碩果纍纍。然三先生著作之「序跋」,憾未有輯錄者。從中國文學批評 史角度審視,「序跋」做為中國文學文體之一類型,「以序代評,以跋抒情」,集學術與文學於一體,具有說明、議論及敘事價值,是探源作者蘊藏寓意的重要文獻。職是之故,遂有《當代新儒學三大家序跋輯錄》之作,由臺灣學生書局出版,輯錄臺港陸三地出版之三先生著作「自序」,以及為他人撰寫之序跋。 此書由牟先生高足蔡仁厚教授與後學共同編輯,皆屬第一作者。三大家序跋輯錄之編排,依「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為次;文章則以出版時間先後排序。「自序」選輯的收集範疇,主要來自台灣學生書局、聯經出版公司的《唐君毅全集》、《牟宗三全集》以及徐復觀先生專著及其他書籍等。相對而論「他序」之蒐羅,冀望全面網羅三地之文獻足實不易,較大困難乃在於三先生為早期子弟所撰「他序」殘佚未見,今幸蒙霍韜晦教授、朱建民教授、金貞姬教授、黃兆強教授、李淳玲教授、鵝湖師友等等惠賜高見,悉心提點,共促佳事,蒐集彙整,亦終底定稿,謹此由衷地表達誠摯的感謝之意。尤其是金貞姬教授,特地來信說明: 1993年1月22日在台大醫院,學生書局剛送來牟先生新出版的譯著:《康德判斷力之批判》,牟先生隨即向貞姬索紙寫下一段題字,原本當時曾影印一疊置病房茶几上任師友自取,內容如下: 「此書之譯,功不在玄奘羅什之譯唯識與智度之下,超凡入聖,豈可量哉,豈可量哉! 然真正仲尼臨終不免嘆口氣,人又豈可妄哉,豈可妄哉! 諸同學共勉 牟宗三 自題」 金貞姬教授表示這段文字未曾公開刊載,應是牟先生對《康德判斷力之批判》譯後的勉語,同時亦是牟先生最後留下的重要題字,彌足珍貴。 後學學殖尚淺,不揣譾陋,率爾命篇。睹今思昔,哲人日已遠,而典型猶在夙昔。對於三先生開拓中華人文之精神,素僅會心,實難考究,慚恧之情未能自已。謹輯是書,幸能為三先生略盡綿薄之意。 羅雅純謹記 民國一○五年元旦於淡水觀心齋, 臺灣學生書局
2015
黃文倩, 愛的變奏,人間氣息----閱讀林婉瑜, 本期專題以台灣「七○後」詩人林婉瑜及其詩作為主體,以「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最後抒情?」為思考視野,引薦林婉瑜的代表作,林婉瑜與孫梓評的對談,兩岸閱讀林婉瑜的評析等等,重新扣問看似過於「普世」的抒情詩的新意與價值。 其次,延續兩岸作品共讀,評述八位作家的作品。視野上主要體現目前兩岸重要中生代作品對底層、新移民與新主體及生活的探索與想像的藝術。 最後,三篇特稿,其一介紹大陸「七○後」世代作家與作品的「最後的文人寫作」的特質。其二及其三則是洪子誠與王曉明的〈獻給無限的少數人〉及〈與兩岸文學青年談當代文學與文化〉,此兩講的對象均以青年學生為主體,希望能夠召喚更多年輕世代的閱讀與回應。體,希望能夠召喚更多年輕世代的閱讀與回應。, 人間出版社
2015
黃文倩, 詩人婉瑜, 本期專題以台灣「七○後」詩人林婉瑜及其詩作為主體,以「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最後抒情?」為思考視野,引薦林婉瑜的代表作,林婉瑜與孫梓評的對談,兩岸閱讀林婉瑜的評析等等,重新扣問看似過於「普世」的抒情詩的新意與價值。 其次,延續兩岸作品共讀,評述八位作家的作品。視野上主要體現目前兩岸重要中生代作品對底層、新移民與新主體及生活的探索與想像的藝術。 最後,三篇特稿,其一介紹大陸「七○後」世代作家與作品的「最後的文人寫作」的特質。其二及其三則是洪子誠與王曉明的〈獻給無限的少數人〉及〈與兩岸文學青年談當代文學與文化〉,此兩講的對象均以青年學生為主體,希望能夠召喚更多年輕世代的閱讀與回應。體,希望能夠召喚更多年輕世代的閱讀與回應。, 人間出版社
2015
趙滋蕃著; 趙衛民編, 趙滋蕃, 本冊內容包含趙滋蕃相關圖片影像、生平及作品介紹、趙衛民撰寫研究綜述〈龍戰於野──趙滋蕃綜合評論〉、重要評論文章選刊收錄趙滋蕃〈我對於人生的體驗〉等17篇文章及研究評論資料目錄。, 臺南市 : 國立台灣文學館
2015
羅雅純, 生命處境與存在哲思, 本書包括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社會關懷與個人出處。 第二單元:生命處境與存在哲思。 第三單元:自然與生態書寫。 每一單元都有6-9篇選文,選文前的「單元導讀」說明選文精神,每篇選文都有「作者介紹」及「問題與思考」,每單元之後有「單元延伸閱讀」提供進階閱讀書目,「單元作業」提供思考與寫作練習題。 本書作者群教學經驗豐富,合計前後任教過十餘所大學,對各校通識課程及學生需求有深切的認識,相信經由他們的眼光能更貼近時代的脈動,提供教師與學子一起咀嚼經典,在課堂上為文學的「現代詮釋」做出最好的示範!,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2
謝旻琪, 李維楨文學思想研究, 李維楨(1547-1626)是晚明王世貞所選定的「末五子」之一。李維楨並不是個一流的理論 家,他對於晚明文學研究的學者來說,也是相對比較陌生的人物。但是他的生存年代,以及他 的文壇地位,都有其特殊性。 關於晚明文壇的研究,有兩個可再思考的問題;第一,論述常常陷入一種過度簡單二分的 框架當中――亦即「復古」與「反復古」的對局――,其立場多半是將復古派認定為落後、保 守的一端,而反復古則是創新、進步,代表人物除了公安三袁之外,再推至李贄、徐渭、湯顯 祖等;第二,文學史的論述,久而久之,累積出所謂「重要的」作家。如此雖無可厚非,但是 學術上的「重點」一旦確立、強化,細部很容易就被掩蓋了。若對此重新思考,那麼,李維楨 這種具有鮮明的折衷色彩、處於流派過度之間,在當時具有文名,卻在後世較少為人所注意的 論者,似乎有再重新衡定的必要。他的論點儘管未必多強悍偉大,但是他參與了晚明文壇的轉 變,他既指出晚明文人的時代議題,也代表復古派後期文學觀念的轉向。 關於李維楨的文學思想,本論文分為三個部分來探討:第一部分是李維楨的文學歷史意識。 復古派文人非常重視對傳統的省察,李維楨認為文學創作具有歷史責任,他延續復古派「格以 代降」的說法而有所修正,提出「一代之才即有一代之詩」,並從文學發展的規律,說明明代在 文學史上的極盛地位。第二個部分是李維楨的創作論,他提出的情感與性靈論述,以及才、學、 識三個創作條件,調和了「師古」與「師心」兩個路向。第三個部分是李維楨的批評論,他論 析復古派所要求的「兼長」理想,同時他也承認人有才性的侷限,「兼長」未必能達成,故他提 出「適」的觀念,轉而欣賞「偏至」。他並分析各文體的藝術樣貌、時代風格,以便掌握創作 之法。 本論文所拈出的議題,都不是單純的拆解李維楨的寫作文本,而是期望以此作為考察晚明 文壇的切入點之一,並提供晚明文學研究的參照與輔助。,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第一頁
上一頁
...
9
10
11
...
下一頁
最後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