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黃文倩, 新中國建國早期的勞動書寫與美學淵源初探----以《三里灣》、《創業史》及《山鄉巨變》為考察的起點, , 《東亞漢學研究》第8號, , pp |
2017 | 林偉淑, 沒有神所在的一道微光—韓愛姐在《金瓶梅》中的隱喻, , 東亞漢學研究 第8卷 ,157-166頁, , pp |
2017 | 侯如綺, 禁錮與救贖—舒暢《那年在特約茶室》與梅濟民《火燒島風情系列》探析, ,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25,頁59-93。, , pp |
2017 | 劉依潔, 李昂《七世姻緣之臺灣/中國情人》的論述表現, , 《淡江中文學報》第37期,頁255-284, , pp |
2017 | 曾昱夫, 說何等,云何說──論「云何」體詞性主語用法的來源與演變, , 東吳中文學報第三十四期,頁357-378, , pp |
2017 | 黃文倩, 非虛構的深度如何可能-以《百年孤寂》為例的反思, , 今天 115期, , pp |
2016 | 周德良, 先秦諸子言「儒」字幾種涵意, , 儒學研究論叢 第八輯,頁75-112, , pp |
2016 | 黃文倩, 那些孤寡殘弱者的抵抗與救贖——讀路內《花街往事》(CSSCI), , 揚子江評論,2017年02期, , pp |
2015 | 林黛嫚, 歸去來兮!傳統詩詞--專訪古華談新作《望秦樓新樂府集》., , 文訊雜誌, , pp |
2003 | 董立民, 程大昌「易老通言」探析--兼論「援儒入『老』」的詮釋觀點, , 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10,頁1-19, , 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