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年度103
等級
書名論包拯的「交際之道」
部分章節包拯,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人。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西元999年),卒於仁宗嘉祐七年(西元1062年),年六十四。長久以來,他的清官形象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歷任知縣、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以及監察御史、御史中丞、知諫院等要職。又曾任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有包待制、包龍圖之稱;且因其為官清正、鐵面無私,而備受人們尊敬,有包老爺、包青天之稱。據《朱子語類》卷129〈本朝三〉所載,包拯為官前曾拒絕富人屢次盛請,而有「今妄與之交,豈不為它日累乎!」之語;為官後主張「精選廉幹中正之人」、「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宋史》卷316中記載:「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又,包拯不僅竭忠於君、施愛於民,更致力於澄清吏治、強調法律之信,同時消除了慶曆新政以來的朋黨問題。《宋史》〈包拯傳〉中說「拯性峭重,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此外,《夢溪筆談》也有類似討論:「天性峭嚴,未嘗有笑容,人謂包希仁笑比黃河清。」至於吳奎〈宋故樞密副使孝肅包公墓誌銘〉中則言包拯「早從宦學,盡信前書之載,竊慕古人之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義之分,確然素守,期以勉循。」職是之故,筆者上述史料為主,並參酌前人研究成果,爬梳包拯交際之道,分述其人「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同時佐以當時官僚風氣與官場氛圍,以見其人謹慎,亦不愧朱熹所譽「可謂法也」。
出版社新北市: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
全部作者李蕙如
出版日期2014-08-01
所屬計畫案論包拯的「交際之道」
備註專書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