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年度103
等級
書名張君勱與梁漱溟儒家思想意義之比較研究
部分章節梁漱溟先生與張君勱先生同為民國初年的學者、實踐者,兩人皆以儒家思想為根基,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試圖開出屬於中國文化的一條路,被譽為當代新儒家開河者。梁氏與張氏做學問的目的,皆是為了實踐與力行,而兩人的實踐方式有所不同:梁氏著重在鄉村建設;張氏投身於政黨與立憲運動中。筆者會選擇梁氏與張氏做為研究對象的原因,是看到此同為當代新儒家外王型之二人,其生長背景與思考模式有著對比性的差異,導致其走入完全不同的結果。並希望能透過此文,讓更多學者能看見此二人之思想精彩之處,尤其是漂流海外的張氏,其儒學思想有資格再獲得更多的重視。 本文的儒家思想意義有兩層面,一是學術層面,指孔子一派的儒家思想,二是文化精神層面,指作為中國文化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對於學術的儒家思想比較,欲從梁氏、張氏解讀儒家學術的代表性著作,進入兩人思想。作為文化的儒家思想比較,試以其對文化定義為始端,進入社會、政治、宗教、思想等領域,做多面向的了解。 梁氏與張氏對於文化、社會、政治制度等觀察大同小異,卻做出不同的結論,關鍵就在他們對於儒家思想中的「理性」發展,以及「精神自由」等看法不同:梁氏用人個體的生命成長而言,以身體發展完全,才能走到心的發展,來比附中國文化上「理智」發展不健全,便開始發展「理性」,導致科學、數學、工業技術等發展停滯。「理性早啟」限制了「理智」發展;「理智」停滯亦限制了「理性」的突破,例如凌遲處死等酷刑。張氏不把「理性(情理)發展」與「理智(事理)發展」視為格格不入的事,他強調的是「精神自由」,去除承襲至今的舊文化歷史限制,透過注入西方的新血「精神自由」,發展屬於中國人的新文化;這個新文化,就是指「新儒學的復興」──透過擴展宋明之義理、心性之學,找到屬於中國人的哲學,做為促進此世代中國各方面發展的哲學。
全部作者洪婕寧
出版日期2015-01-01
所屬計畫案張君勱與梁漱溟儒家思想意義之比較研究
備註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