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年度106
等級
書名借鏡與新變─論臺灣武俠漫畫歷史發展及其文化意涵之研究
部分章節本論文主要探討臺灣武俠漫畫的歷史脈絡,以及武俠主題故事出現在台灣漫畫發展中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宏觀而論,武俠故事在華人世界中是一種中華文化的象徵,武俠故事中時常疊合多種中華民族文化符碼的情境,逐漸形成一種具有民族想像的特殊文本。而在武俠故事的出版類型中較為人所熟知的是一九三O年代即出現的「武俠小說」,以及一九六O年代在臺灣流行的「武俠電影」,然而武俠故事的流行也曾經成為臺灣漫畫的創作題材。 「武俠漫畫」在臺灣漫畫歷史上是一個特殊又重要的存在,首先在於臺灣漫畫文本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當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後,漫畫文本透過兒童雜誌的模式持續的流行。一九四五年後臺灣漫畫文本繼續的刊行,體現了臺灣本省人大體延續了日治時期大眾文化的內涵。而漫畫中「武俠」題材的出現,除了是受到武俠小說的影響之外,也是當時本省籍的臺灣漫畫創作者對於「中華民族」的一種投射及想像。一九五O年代「戰鬥美術」的黨國政策下,讓文藝作品內容走向單一的「反共」思想時,帶有中國意象的武俠小說出現,帶給當代本省的漫畫創作著一個暫時安身的園地,擺脫諷刺漫畫的創作束縛,進而投入故事漫畫的創作。 當武俠故事作為一種民族情感的招喚文本時,武俠漫畫的流行即意味著本省人不僅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身份,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而創作武俠文本、閱讀武俠文本的表現代表著台灣人不論本省、外省人對自身民族的認同逐漸走向一致。
出版社淡江大學
全部作者范凱婷
出版日期2018-06-01
所屬計畫案借鏡與新變─論臺灣武俠漫畫歷史發展及其文化意涵之研究
備註專書